📜

圣散子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圣散子方

东坡叙云∶昔尝观《千金方》三建散于病无所不治,而孙思邈着论,以谓此方用药,节度不近人情,至于救急,其验特异。乃知神物效灵,不拘常制,至理关感,智不能知。今予所得圣散子,殆此类也。自古论病,唯伤寒至为危急,表里虚实,日数证候,应汗应下之法,差之毫厘,辄至不救。而用圣散子者,一切不问,阴阳二感,男女相易,状至危笃者,连饮数剂,则汗出气通,饮食渐进,神宇完复,更不用诸药,连服取瘥。其余轻者,额微汗,正尔无恙。药性小热,而阳毒发狂之类,入口即觉清凉,此殆不可以常理诘也。

时疫流行,平旦辄煮一釜,不问老少良贱,各饮一大盏,则时气不入其门。平居无病,能空腹一服,则饮食快美,百疾不生,真济世卫生之宝也。其方不知所从来,故巢君数世宝之,以治此疾,百不失一。余既得之,谪居黄州,连岁大疫,所全活者,至不可数。巢君初甚惜此方,指江水为盟,约不传人。余切隘之,乃以传蕲水庞君安常。庞以医闻于世,又善着书,故授之。且使巢君之名,与此方同不朽也。用药于后。

草豆蔻(十个) 木猪苓(去皮) 石菖蒲 茯苓 高良姜(锉炒) 独活 柴胡 吴茱萸 附子(炮去皮脐) 麻黄(去节) 浓朴(姜汁制炒) 本 芍药 枳壳(麸炒去瓤) 白术 苍术(泔浸) 半夏(汤洗去滑) 泽泻(各半两) 藿香 防风 细辛(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热服,空腹。此药以治寒疫,因东坡作序,天下通行。辛未年,永嘉瘟疫,被害者不可胜数,往往顷时,寒疫流行,其药偶中,抑未知方土有所偏宜,未可考也。东坡便谓与三建散同类,一切不问,似太不近人情。夫寒疫,亦能自发狂。盖阴能发躁,阳能发厥,物极则反,理之常然,不可不知。今录以备疗寒疫,用者宜审之,不可不究其寒温二疫也。辛巳年,余尝作《指治》,至癸巳复作此书,见《石林避暑录》亦云∶宣和间,此药盛行于京师,太学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医顿废之。然不妨留以备寒疫,无使偏废也。

《苏沈良方》圣散子方

草豆蔻(去皮面裹炮十个) 木猪苓(去皮) 石菖蒲 高良姜 独活(去芦头) 附子(炮制去皮脐) 麻黄(去根) 浓朴(去皮姜汁炙) 本(去穣土炒) 芍药 枳壳(去穣麸炒) 柴胡 泽泻 白术 细辛 防风(去芦头) 藿香 半夏(姜汁制各半两) 甘草(一两炙) 茯苓(

上锉碎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钟半,煮取八分,去滓热服。余滓两服合为一服,重煎,空心服。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圣散子方

草豆蔻(面裹,炮,十个) 木猪苓(去皮) 石菖蒲 高良姜 独活(去芦,头) 附子(炮制,去皮脐)麻黄 (去根) 本(去穣,土炒) 浓朴(去皮,姜汁炙) 芍药 枳壳(去穣,面炒) 柴胡 泽泻 白术 细辛 防风(去芦,头) 藿香 半夏(姜汁制,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 茯苓(半两)

上锉碎,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盅半,煮取八分,去滓热服,余滓两服,合为一服,重煎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