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败毒散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败毒散

荆芥、防风、连翘、枳壳、升麻,薄荷叶、羌活、独活、桔梗、干葛、木通、金银花、黄苓,川芎、甘草、山栀子,上肿加葱三茎,下肿加灯心一握,姜三片引。水煎服。

凡肿胀,大小便不通,呕吐者,不治。脐突背平者,不治。

凡腹胀喘急,气长出,目闭,不食者,不治。

凡腹胀喘促,惊搐,闷乱者,不治。

祖传治胀满,以解毒丸下之,胃苓丸调之。

西江 月腹胀名为恶症,寒热虚实分明,忽然饱闷势狰狞,伤食热家体认。吐泄胀而寒取,大便秘而实因,四肢浮肿湿家寻,痞疟久成虚病。

伤食胀而急下,下后还用保和,若是寒胀理中可,塌气神方

不错。秘结三黄葶苈,木香顺气宜多,胃苓又是湿家科,痞疟月蟾堪妥。

实证闷乱喘满,治宜白饼灵丹,其症气喘作虚看,温药补养方验。二术参苓厚朴,陈皮木香当参,更加木通利小便,此药虚症可咽。

凡治小儿虚胀,先服塌气神方,不愈食积腹中藏,粪结小便黄样。但觉时间微喘,饮水能食如常,脉浮而实下为良,下后再宜补养。

大抵腹胀急症,背平脐突多凶,二便秘结下难通,反吐水浆堪痛。气喘胀家常病,只愁目闭疲癃,面浮脚细黑筋丛,集圣丸子妙用。

小儿腹胀多因食,山楂曲麦术青陈,甘草砂仁同入内,寒加茱藿热加芩。

小儿患腹胀,紫萝葛陈甘,食少加白术,煎服自然安。

《小儿药证直诀》败毒散

治伤风、瘟疫、风湿,头目昏暗,四肢作痛,增寒壮热,项强睛疼,或恶寒咳嗽,鼻塞声重。

柴胡(洗去芦)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炒) 人参(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 咀,加蝉蜕、防风。治惊热可加芍药、干葛、黄芩;无汗加麻黄。

学海案∶“聚珍本”方末无加地骨皮。以下有云,此古方也。钱氏加甜葶苈半两,薄荷叶半两,名羌活散,盖阎氏注也。

《博济方》败毒散

治脾毒下血,脏腑疼痛,频往圊 ,后重弩咽。

槐花(炒) 白矾烧(及八分许,存性,二味等分,是生时秤)

上二味,同为末,每服一钱,乌梅一个,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败毒散

治伤寒、温疫、风湿,头痛目昏眩,四肢疼痛,憎寒壮热,项强,眼睛痛,寻常风眩拘急,风痰,并宜服之。

羌活 独活 人参 甘草(炙) 柴胡 前胡 茯苓 枳壳(麸炒) 川芎 桔梗(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姜三片,薄荷五叶,煎七分,去滓热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伤湿,加白术;脚痛,加天麻。本方为细末,亦可点服,初虞氏究其方,知出《道藏》。乃叙云∶自非异人杰出,志与神会,则莫之敢为,良可叹服。烟瘴之地,或温疫时行,或人多风、多痰、多气,或处卑湿脚弱,此药不可缺也。世人不师,故常务作新奇,蔽于俗学,故备论之。此药治香港脚下注, 热赤肿,加大黄棋子大煎,并进两服立效。

《医方考》败毒散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人参 茯苓 枳壳 桔梗 甘草(等分)

痢疾表热里虚者,此方主之。

皮肤受外感之邪,则表实而里虚。表实则发热,故用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以解表;里虚则痢不禁,故用人参、甘草、茯苓以补里。桔梗可以理气,枳壳可以破滞。昔人立此方非以治痢,而医者善用,则取之左右逢其源矣。仲景以葛根汤治太阳、阳明合病自痢,亦

《瘴疟指南》败毒散

(一名仓廪汤)

治下痢赤白.噤口不食.头疼心烦.手足温.脉不虚弱.

人参 桔梗 甘草 茯苓 川芎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上各等分. 散.每服四钱.陈仓米.百粒.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明目至宝》败毒散

治大人、小儿一切风气热毒攻眼,暴赤肿痛,隐涩羞明方。

羚羊角 川升麻 车前子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食后米汤调下。

《冯氏锦囊秘录》败毒散

治初热壮盛等症。

升麻 干葛 紫苏 川芎 羌活 防风 荆芥 前胡 薄荷 桔梗 枳壳 山楂 蝉蜕 甘草地骨皮 牛蒡子 姜水煎,加葱白汁五匙热服。

《医述》败毒散

伤寒二字,伤者,正气伤于中;寒者,寒邪客于外。未有外感而内不伤者也。可见人之伤寒,悉由元气不固而肤腠之不密也。昔人尝言伤寒为汗病,则汗法其首重矣。然汗之发也,其出自阳,其源自阴。故阳虚则营卫不和,而汗不能作;阴弱则津液枯涸,而汗不能滋。但攻其外,罔顾其内,可乎?表汗无如败毒散、羌活汤,药加二活、二胡、芎、苍、辛、芷,群队辛温,非不发散,若无人参、生地之大力居中,则形气素虚者,必至亡阳;血虚挟热者,必至亡阴矣。是败毒散之人参,与冲和汤之生地,人谓其补益之法,我知其托里之法。

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流连;发中带补,真元不致于耗散。古人制方之妙也。(赵羽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