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茯苓汤

《备急千金要方》茯苓汤

治因下空竭欲死,滞下脓血,日数十行,羸笃垂死,老少并宜服之方。

茯苓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骨 人参 干姜 桂心 当归 芍药 甘草 栀子仁(各半两) 赤石脂(一两) 大枣(十二枚)

上十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不瘥满三剂。此方主风虚冷痢最佳。

《备急千金要方》茯苓汤

主胸膈痰满方。

茯苓(四两)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桂心(八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四服。冷极者加大附子四两,若气满者加槟榔三七枚。

《备急千金要方》茯苓汤

治产后暴苦心悸不安,言语错谬,恍恍惚惚,心中愦愦,此皆心虚所致方。

茯苓(五两) 甘草 芍药 桂心 当归(各二两) 生姜(六两) 麦门冬(一升) 大枣(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无当归可用芎 。若苦心志不安,加人参二两,亦可纳远志二两。若苦烦闷短气,加生竹叶一升,先以水一斗三升,煮竹叶取一斗,纳药。若有微风,加独活三两,麻黄二两,桂心二两,用水一斗五升。若颈强苦急,背膊强者,加独活,葛根各三两,麻黄、桂心各二两,生姜八两,用水一斗半。

《备急千金要方》茯苓汤

治伤寒发汗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其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摇者方。

茯苓(四两) 白术 桂心(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茯苓汤

治胸中气塞短气方。

茯苓(三两) 甘草(一两) 杏仁(五十枚)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为六服,日三,未瘥更合服。

治胸痹候胸中 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宜此方∶

橘皮(一斤) 枳实(五枚) 生姜(半斤)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金匮》名橘皮枳实生姜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茯苓汤

治忧怒兼并,气攻血溢,停留胃管,嗳闻血腥,呕吐食饮;及妊娠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恶闻食气,病名恶阻。

半夏(三两,汤洗十次) 茯苓 熟地黄(各一两八钱) 橘皮 细辛 人参 芍药 川芎 旋复花 桔梗 甘草(炙,各一两二钱)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七片,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有客热烦渴口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肠冷下利者,去地黄,入桂心炒;胃中虚热,大便秘,小便涩,去地黄,加大黄一两八钱、黄芩六钱。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茯苓汤

治心气不行,郁而生涎,胸胁支满,目眩,以胸中有痰饮也。

茯苓(四两) 桂心 白术(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空腹服,小便利即愈。

《仙传外科集验方》茯苓汤

治肠痈,小腹牵强,按之疼痛,小便不利,时时有汗出,恶寒脉迟,未成脓也。

赤茯 桃仁 甜瓜子 川大黄(微炒) 川芒硝 牡丹

上 咀,用水煎服,三四日即愈。

《冯氏锦囊秘录》茯苓汤

治婴孩温壮伏热来去。

柴胡 麦门冬(去心) 人参 赤茯苓 甘草 黄芩 加小麦二十粒,竹叶三片,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