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味子汤

《保健药膳》五味子汤

主要原料:北五昧子5克,紫苏梗6克,人参6克,砂糖100克。

制作方法:将三物水煮熬成铸,去渣澄清,加入砂糖。

效用说明:生津止渴,暖精益气。凡属肺之气阴两伤,肾水不能上承而引起的咳嗽、胸闷、口渴不欲多饮、气少乏力等症,皆可辅饮此汤。

《备急千金要方》五味子汤

治唾中有脓血,牵胸胁痛方。

五味子 桔梗 紫菀 甘草 川断(各三两) 桑皮 地黄(各五两) 竹茹(三两) 赤小豆?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五味子汤

治小儿伤寒,病久不除,瘥后复剧,瘦瘠骨立方。

五味子(十铢) 麦门冬 黄连 黄芩 大黄 前胡(各六铢) 芒硝(五铢) 石膏(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得下便止,计大小增减之。

《备急千金要方》五味子汤

治小儿风冷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昼夜不息,食则吐不下方。

五味子 当归(各半两) 麻黄 干姜 桂心 人参 紫菀 甘草(各一两) 款冬花 细辛(各三铢)大黄(一两半)

上十一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儿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黄别浸一宿下。(一方无款冬花、大黄,有大枣三枚。

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脓方∶

烧淡竹沥,煮二十沸,小儿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一升,亦日五服。不妨食,息乳哺治小儿寒热咳逆,膈中有乳癖,若吐不欲食方∶

干地黄(四两) 麦冬 五味子 蜜(各半斤) 大黄 硝石(各一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硝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当有宿乳汁一升许出。大者服五合。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味子汤

治肾虚坐卧湿地,腰膝重着疼痛,腹胀满,濡泄无度,步行艰难,足痿清厥;甚则浮肿,面色不常,或筋骨并辟,目视KT KT ,膈中咽痛。

五味子 附子(炮去皮脐) 巴戟(去心) 鹿茸(燎去毛,酥炙) 山茱萸 熟地黄 杜仲(制炒,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盐少许,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凡六壬、六戊、六甲、六庚、六丙岁,乃木火土金水太过,五运先天;六丁、六癸、六己、六乙、六辛岁,乃木火土金水不及,为五运后天,民病所感。治之,各以五味所胜调和,以平为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味子汤

治秋冬之交,皮肤为寒湿所搏,寒气内折,咳嗽昼夜不已。

陈橘皮(二两) 麻黄(去节)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麸炒) 五味子 白茯苓(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带热服,食后临卧日三服。

《是斋百一选方》五味子汤

治寒喘五味子汤,侯博古方。滁阳高司法名申之,每苦喘疾,发甚时,非此药不能治。

橘皮(三两,去白) 甘草(一两半,炙) 麻黄(四两,去根节) 真北五味子 杏仁(各二

上为粗末,水一盏半,药末二大钱,煎至七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如喘甚,加药末,入马兜铃、桑白皮同煎;夏月减麻黄一两。

《医方考》五味子汤

五味子(半两,炒) 人参(去芦) 麦门冬(去心)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生姜(各二钱)

肺虚作喘,脉大者,此方主之。

喘则气耗,五味子所以收之;虚则喘促,人参所以补之;肺喜润,故用麦冬、杏仁;气喜利,故用陈皮、生姜。

《饮膳正要》五味子汤

代葡萄酒饮。 生津止渴,暖精益气。

北五味(一斤,净肉) 紫苏叶(六两) 人参(四两,去芦,锉) 沙糖(二斤)

上件,用水二斗,熬至一斗,滤去滓,澄清,任意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