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花散

《妇人大全良方》槐花散

皂荚 白矾 槐花(炒令黄黑色) 甘草(等分)

上为细末,白汤调二钱。

《普济本事方》槐花散

治热吐。

皂角(去皮,烧令烟绝) 白矾(熬) 槐花(炒黄黑色) 甘草(炙)

上四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喜与李使君曾病呕,每食讫辄吐,如此两月,服翻胃药愈甚,或谓有痰饮,投半夏旋复之类,亦皆不验,幕下药判官授此方,服之即瘥。又有一老青衣久病呕,与服之又瘥。大凡吐多是膈热,热且生涎,此药能化胃膈热涎,特有殊效。

《普济本事方》槐花散

治肠风脏毒。

槐花(炒) 柏叶(炼杵焙) 荆芥穗 枳壳(去穣,细切,麸炒黄)

上修事了。方秤等分。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

《巢氏病源论》∶肠癖为痔。久困饱食过度。房室劳损。血气流溢。渗入大肠。冲发于下。时便清便血性流

《仁术便览》槐花散

治肠胃有湿,胀满,下血。

苍术 浓朴 陈皮 当归 枳壳(各一两) 槐花(炒,二两) 甘草 乌梅(各半两)

上水二钟,煎至一钟,空心温服。

《苏沈良方》槐花散

皂角(去皮烧烟绝) 白矾(熬沸定) 槐花(炒黄黑色) 甘草(炙以上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嘉兴李使君,曾病呕,每食讫辄吐,如此两月,服反胃药愈甚。或谓有痰饮,投半夏旋服之,亦皆不验。幕下乐判官授此方,服之即时瘥,又有一老青衣,病呕,与服之,又瘥。大凡吐多是膈热,热且生痰,此药能化胃膈热涎,有殊效。

《汤头歌诀》槐花散

用治肠风,侧柏(叶)黑荆(芥)枳壳充。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槐花、柏叶凉血,枳实宽肠,荆芥理血疏风。)

《医方考》槐花散

槐花(炒) 侧柏叶 荆芥穗 枳壳(麸炒,等分)

共为末,每服三钱,空心下。

肠风、脏毒下血,此方主之。

槐花、侧柏能凉大肠之血,荆芥、枳壳能疗大肠之风。风热相搏者治之良。

《医方论》槐花散

槐花(炒) 侧柏叶(杵) 荆芥(炒黑) 枳壳(炒)

等分为末,每三钱米饮下。

陈修园云∶“五脏各有守经之血,六腑无血,试看猪、羊肠胃中,岂有一丝一点之血?

世人谓巨口吐红为胃血者,妄也。”此说颇有识解,惜其但见得一层,尚遗漏一层。予特申明之,夫五脏主藏,故各有守脏之血;六腑主传,故无守腑之血。方其无病之时,胃中纳水谷,大小肠传糟粕。肠胃中本无血也,血但流灌于腑外,以荣养之。《经》所谓“洒陈六腑”,此一语不得滑口读过。迨至火势冲激,或湿热熏蒸,逼血入于腑中,腑不能容,随受亦随出矣。故血淋、尿血,血之由小肠而出者也;泻血、痔血,血之由大肠而出者也。大小肠既有血症,而胃独无血症,有是理乎?胃经之血随火上升,直从食管而出,往往盈碗、盈盆。至内伤之血,则由肺经气管而出,自是两途。故胃血易治,肺血难治。数千年来,从未有将无血而有血之故彻底发明者,予故因论槐花散一方,而详及之。

槐花散,寒凉太过,肠风下血,中气必虚,再用阴寒,血更凝结。方中去柏叶,加参、术、当归、陈皮、甘草,庶有瘳乎?

《明目至宝》槐花散

治头疼眼痛不止者。

槐花 龙胆草 茯苓 山栀子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两钱,砂糖水调下。

《外科理例》槐花散

治肠风藏毒下血。

槐花 生地黄(酒拌蒸) 青皮 白术(炒) 荆芥穗(各六分) 川芎(四分) 归身(酒拌)升麻(各一钱)

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米饮调下。水煎亦可。

《冯氏锦囊秘录》槐花散

治肠胃有湿,胀满下血。

苍术 浓朴 陈皮 当归 枳壳(各一两) 槐花(二两) 甘草 乌梅(各五钱) 每用五钱水煎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