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散
《小儿药证直诀》人参散
治肾疳溃槽候良方。
肉豆蔻(炮) 胡黄连 人参 杏仁(炒) 甘草(炙,各等分为末)
上每服一钱匕,小者半钱,温熟水调服。
《妇人大全良方》人参散
治妊娠热气乘于心脾,津液枯少,烦躁壅热,口舌干渴。
人参 麦门冬 赤茯苓 地骨皮 家干葛 黄芩 犀角屑(各三分) 甘草(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妇人大全良方》人参散
治妊娠霍乱吐泻,心烦腹痛。
人参(去芦) 浓朴(姜制) 橘红(各一两) 当归(炒) 干姜(炮)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枣三个,煎至六分,无时温服。
《妇人大全良方》人参散
治产后虚羸,脾胃乏弱,四肢无力,全不思饮食,心腹胀满。人参散。
黄 人参 草果仁 浓朴 附子(各一两) 白术 当归 白茯苓 木香 川芎 桂心甘草(各半两) 陈皮 良姜 诃梨勒皮(各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六分,去滓,无时温服。
《妇人大全良方》人参散
疗产后风虚劳损、羸瘦,四肢无力,不思饮食。人参散。
人参 黄 熟地黄(各一两) 羚羊角(屑,三分) 桂心 川芎 防风 当归 北五味子 白茯苓 白术(各半两) 甘草(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先用水二大盏, 猪肾一双,切去脂膜,姜、枣同煎至一盏;去猪肾,入药煎至四分,去滓,空心温服。
《备急千金要方》人参散
补胃虚寒,身枯绝,诸骨节皆痛方。
人参 甘草 细辛(各六分) 麦冬 桂心 当归(各七分) 干姜(二两) 远志(一两)吴茱萸(二分) 川椒(三分)
上十味治,下筛,食后,温酒服方寸匕。
《博济方》人参散
治伤寒,和气温中,安神魂(五日内服。
人参 茯苓(去皮) 白术(米泔浸一宿) 陈橘皮(各一两)
上四味,杵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生姜二片,煎至六分,温服之,每日三服。
《普济本事方》人参散
治邪热客于经络,肌热痰嗽,五心烦躁,头目昏痛,夜多盗汗。此药补和真气,解劳倦,妇人血热虚劳骨蒸,并皆治。
人参(去芦) 白术 白茯苓(去皮) 柴胡(去苗,洗) 半夏曲 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秤) 赤芍药 干葛 甘草(各一两,炙) 子芩(半两,去皮)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四片,枣二个,煎至八分,不拘时候带热服。但是有劳热证,皆可服,热退即止。大抵透肌解热,干葛第一,柴胡次之,所以升麻葛根汤为解肌之冠也。
《普济本事方》人参散
治脾风多困。
人参(去芦) 冬瓜仁(各半两) 天南星(一两,切片,用浆水、姜汁煮,略存性)
上细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二三分,温服。
《普济本事方》人参散
治胆虚常多畏恐,不能独卧,如人捕状,头目不利。
人参(去芦) 枳壳(去穣,细切,麸炒黄) 五味子(拣) 桂心(不见火,各三分)柏子仁(研) 熟干地黄(酒洒,九蒸九曝,焙干,各一两) 山茱萸(连核) 甘菊花(去萼梗) 茯神(去木) 枸杞子(各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人参散
治咳嗽肺虚,不能制下,大肠泄泻,上气喘咳,服热药不效。
人参 款冬花 罂粟壳(等分,醋炙)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阿胶一片、乌梅半个,同煎七分,去滓,睡正着时急唤醒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散
治中和气,止呕逆,除烦渴。治昏困多睡,乳食减少,及伤寒时气,胃气不顺 后,躁渴不解。
干葛(二两) 人参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 木香 甘草(炙) 藿香叶(各一分)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放温服,不计时。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散
治小儿伤寒作热。常服调顺阴阳,和养脾胃,定吐逆,止烦渴,品味与前人参散同。
上为散。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明目至宝》人参散
人参 木香 茯苓 附子(各五钱,炒) 玄参 木贼 郁金 细辛 车前子 麝香 樟脑 青葙子
上为末,用猪胰切片子,入椒、盐少许炙焦,温酒送下。
《儒门事亲》人参散
石膏 甘草(以上各一两) 滑石(四两) 寒水石(二两) 人参(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食后。
《儒门事亲》人参散
治身热头痛;或积热黄瘦;或发热恶寒,蓄热寒战;或膈痰呕吐,烦热烦渴;或燥湿泻痢;或目疾口疮;或咽喉肿痛;或中风昏眩;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一切邪热变化,真阴损虚,并宜服之。
石膏(一两) 寒水石(二两) 滑石(四两) 甘草(二两) 人参(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或冷水亦得。
三消之论,刘河间之所作也。因麻征君寓汴梁,暇日访先生后裔,或举教医学人,即其人矣。征君亲诣其家,求先生平昔所着遗书。乃出《三消论》、《气宜》、《病机》三书未传于世者。文多不全,止取《三消论》,于卷首增写六位藏象二图,其余未遑润色,即付友人穆子昭。子昭乃河间门人,穆大黄之后也,时觅官于京师,方且告困,征君欲因是而惠之。由是余从子昭授得一本。后置兵火,遂失其传。偶于乡人霍司承君祥处,复见其文。然传写甚误,但根据仿而录之,以待后之学人,详为刊正云。时甲辰年冬至日,锦溪野老,书续方柏亭东,久亭寺僧,悟大师传经验方。
治饮水百杯,尚犹未足,小便如油,或如杏色。服此药三、五日,小便大出,毒归于下,十日永除根本。此方令子和辨过,云是重剂可用,悟公师亲验过矣。
水银(四钱) 锡(二钱,用水银研成砂子) 牡蛎(一两) 密陀僧(一两) 知母(一两)
紫花苦参(一两上为细末,男子用不生儿猪肚一个,纳药,妇人用猪肚一个,麻线缝之,新瓦一合,绳系一两遭,米一升,更用栝蒌根末半斤,却于新水煮熟,取出放冷,用砂盆内研烂,就和为丸。如猪肚丸法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