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芍药汤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芍药汤

行血则便脓自愈,和气则后重自除。

白芍二钱,归尾、黄连、黄芩各一钱。大黄七分,甘草。槟榔、木香、桂心各五分。右细切作一服,水碗半,煎一碗,空心服。如病初后重急迫者,倍加大黄,如芒硝一钱。若痞满气不宣通者,加枳实一钱,服之自愈。

《妇人大全良方》芍药汤

治妊娠伤寒,五个月以前,尝用此方。(出《伤寒括要》)

黄芩 当归 芍药(各四钱) 川芎(十六钱) 白术(八钱)

上为细末,温酒调服方寸匕,日二服,产后百病,悉皆主之,常服则易产无疾苦。(王子亨为产后常服之药)

《妇人大全良方》芍药汤

疗产后三、四日恶露不下,呕逆壮热。芍药汤。

芍药(十分) 知母(八分) 生姜 当归 蒲黄(各四分) 红花(二分) 荷叶中心蒂(七个) 生地黄汁(二合)

上细切,以水二升,煎至七合,去滓;下蒲黄,煎四沸,分温、空心三服。

《妇人大全良方》芍药汤

《千金翼》疗产后虚热头痛,身体发热,兼治腹内拘急疼痛。芍药汤。

桂心(三两) 牡蛎 白芍药(各五两) 黄芩(二两,《千金翼》云∶若通身发热,方加黄芩) 生干地黄(五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备急千金要方》芍药汤

治产后虚热头痛方。

白芍药 干地黄 牡蛎(各五两) 桂心(三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此汤不伤损人,无毒,亦治腹中拘急痛。若通身发热,加黄芩二两。

《备急千金要方》芍药汤

治产后苦少腹痛方。

芍药(六两) 桂心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胶饴(八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纳饴令烊,分三服,日三。

《备急千金要方》芍药汤

芍药 生姜(各四两) 浓朴(二两) 甘草 当归 白术 人参(各三两) 薤白(切,一升)

上八味 咀,以水五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日再夜一。

一方用乌母鸡煮汁以煎药。

《仁术便览》芍药汤

治下血调气,溲而便浓血。知气行而血止则便自愈,调气则后重除。

白芍(一两) 当归 黄连 黄芩(各五钱) 官桂(二钱半) 槟榔 大黄(各三钱)甘草(炙)木香(各二钱)

每服五钱,水煎。如痢不减,渐加大黄。如汗后脏毒,加黄柏。

一方 噤口痢,百发百中。

鹿角二两, 存性,为末,大人三钱,小人一钱,酒调送下,不过一时即食。

一方 治赤痢及噤口痢,阳毒太甚。酒一碗,黄连三钱姜炒过煎,空心温服。

脐法治毒热痢久不止,呕恶不食,热气上攻,噤口不食。用田螺一个,连壳捣烂,入麝香少许, 脐内,外川膏药封之。

《删补名医方论》芍药汤

治滞下赤白,便脓血,后重窘痛。

芍药(二两) 当归(五钱) 黄连(五钱) 黄芩(五钱) 槟榔(三钱) 木香(三钱) 甘草(三钱)

每服半两,水煎服。痢不减,加大黄。

【注】滞下起于夏秋,非外因湿暑,即内因生冷,湿蒸热郁酿成。初起腑病,久则传脏,腑病易治,脏病难治。腑者何?病在大肠则从金化,故其色白;病在小肠则从火化,故其色赤。所以赤痢多噤口,以小肠近胃,秽气易于上攻,而为呕逆不食也。脏者何?传心则热不休,下利血水;传肾则利不止,如屋漏水;传脾则水浆不入,吵逆不食。此汤治初病在腑之方也,用当归、白芍以调血,木得、槟榔以调气,血和则脓血可除,气调则后重自止,芩、连燥湿而清热,甘草调中而和药。若窘迫痛甚,或服后痢不减者加大黄,通因通用也。

《时方歌括》芍药汤

治滞下赤白便脓血.后重.

初痢多宗芍药汤.芩连槟草桂归香.(芍药三钱.黄芩黄连当归各八分.肉桂三分.甘草槟榔木香各五分.水煎服.痢不减.加大黄.)须知.(调气.兼.行血.后重便脓自尔康.痢不

陈修园曰.此方原无深义.不过以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立法.方中当归白芍以调血.木香槟榔以调气.芩连燥湿而清热.甘草调中而和药又用肉桂之温.是反佐法.芩连必有所制之而不偏也.或加大黄之勇.是通滞法.实痛必大下之而后已也.余又有加减之法.肉桂色赤入血分.赤痢取之为反佐.而地榆、川芎、槐花之类.亦可加入也.干姜辛热入气分.白痢取之为反佐.而苍术砂仁茯苓之类.亦可加入也.方无深义.罗东逸方论.求深而反浅.

《退思集类方歌注》芍药汤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治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

芍药(一两) 归尾 黄芩 黄连(各五钱) 大黄(三钱) 木香 槟榔 甘草(炙各二钱) 桂

《医方论》芍药汤

芍药一两 归尾 黄芩 黄连五钱 大黄三钱 木香 槟榔 甘草(炙)二钱 桂一钱五分

此即通因通用之法。湿热郁蒸,气血瘀壅,故下利而后重。行血理气,则血止而后重自除矣。

《时病论歌括新编》芍药汤

『主治』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

『药物』芍药、归尾、黄芩、黄连、木香、槟榔、大黄、甘草、肉桂。

『服法』煎服。

《外科理例》芍药汤

芍药(四钱) 当归 黄连 黄芩 官桂(各二钱) 槟榔(一钱二分) 甘草(炙一分) 木香(八钱) 大黄(一钱二分)

分二贴。水煎服。如后重加大黄。脏毒加黄柏。

《冯氏锦囊秘录》芍药汤

芍药(一两) 当归 大黄(各四钱) 黄连 黄芩(各五钱) 肉桂(二钱五分) 槟榔(三钱)木香 甘草(炙,各二钱) 每服五钱) 水煎温服。如痢不减,加大黄。

一方

治噤口痢。

用黄连半斤 咀,生姜四两,切作片,与黄连同炒,待姜焦黄色,去姜,只取黄连为细末,用陈米饭捣烂,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赤者陈米饮下。白者陈皮汤下∶赤白相参者,陈米橘皮汤下。又方,用石莲肉日干,为末,每服二钱,陈仓米饮调下,便觉思食,仍以日照东方壁土炒真橘皮为末,姜枣略煎佐之。

一方

治虚滑甚者,用椿根白皮东引者,水浸一日,去黄皮,每两配人参一两,煨木香二钱,粳米三钱,煎汤饮之。

补中益气汤

见发热门。

八味地黄汤

见痨瘵门。

《医宗金鉴》芍药汤

治滞下赤白,便脓血,后重窘痛。

芍药二两 当归五钱 黄连五钱 黄芩五钱 槟榔三钱 木香三钱 甘草三钱每服半两,水煎服。痢不减,加大黄。

【注】滞下起于夏秋,非外因湿暑,即内因生冷,湿蒸热郁酿成。初起腑病,久则传脏,腑病易治,脏病难治。腑者何?病在大肠则从金化,故其色白;病在小肠则从火化,故其色赤。所以赤痢多噤口,以小肠近胃,秽气易于上攻,而为呕逆不食也。脏者何?传心则热不休,下痢血水;传肾则痢不止,如屋漏水;传脾则水浆不入,哕逆不食。此汤治初病在腑之方也。用当归,白芍以调血。木香,槟榔以调气,血和则脓血可除,气调则后重自止芩,连燥湿而清热。甘草调中而和药。若窘迫痛甚,或服后痢不减者加大黄,通因通用也。